来港第三年 - 挑战与机遇
Made by Mike_Zhang
生活主题:
嗨,各位好。
时间飞逝,距离我2019年8月31日来香港读书一眨眼已经过去三年了。我也用两篇文章-第一年和第二年记录了我在香港的前两年。按照惯例,用这篇文章总结一下我在香港的第三年 - 挑战与机遇。
1. Challenges
1. 挑战
1.1 Rhythm
1.1 节奏
过去一年是我在香港读本科的第一年。前两年的副学士经历让我更快更容易地适应理大的学习环境。并且之前学过的一些课程能够直接抵换本科课程的一些学分,这使我课程数量减少了,也让我可以有时间修读高年级的一些课程。
但是,第一学期只有三节课让我在刚开学时有些许放松。较少的课程安排让我有很多的空余时间,再加上在新环境中的新鲜感,这使我花了较多时间在外面吃饭,运动,游玩等活动上。
这种“劳逸结合”的方式让我渐渐麻木,直到一次课堂小测。
2021年9月29日,我查到了 概率论导论 第一次小测的成绩 - 18分(满分35分)。
这个测验成绩给我敲响了警钟。我可以为此找无数个理由,但是我清楚原因肯定和自己有关。这使我意识到目前的学习状态和方法并不对,需要做出相应的“惩罚”和改变。
经过思考和沟通,我做出了一些决定。
首先从作息时间上调整。规定之后每天早上必须7点起床,以此为“惩罚”。并且为了保证健康以及规律的作息,晚上十一点前后必须睡觉(并非上床,众所周知,上床 $\not ={}$睡觉),以及保证正常时间的三餐。之后我也对此机制做出了优化,使其成为一个正向的反馈流:
- 若再次出现成绩不理想或犯错误,则进一步提早起床时间;
- 若取得进步或不错的成绩,可适当延缓起床时间,但不晚于7点30分;
- 睡觉时间为23时前后半小时,可根据需求调整。
安排好课余时间的任务。提前规划好课余时间自学的内容,把课余时间当作上课时间一样对待。
进行每日反思总结。正向反馈流不仅仅有计划和执行,反思总结也很重要。这能让自己清楚这一天计划完成的程度以及质量,并对接下来的安排进行优化和调整。
调整前 | 调整后:
1.2 Study
1.2 学业
与副学士的课程相比,本科的课程理所当然的会上升一个难度与深度,共同学习与竞争的同学也变得更多。
因为第一学期较少的课程,我额外选了一门原本大二才会修的课 - Object-Oriented Programming (面向对象编程)。原因一是我之前自学过相关的内容,会相对容易接受一点;二是丰富一下课程安排,不然只有两节课压力过于小了。
但是,在之后的课堂、课后作业以及小组项目中我发现,对于问题的思考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以及有更深入的理解,这与我自学这些内容时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。
- 比如说,在设计程序时,成功完成题目中的需求可能并不能取得满分。而是需要一个更加优化和高效的解决方法,同时也要考虑到一些特殊的情况。
- 再者,我后来才知道,这节课中的一些内容在大一的第二个学期会介绍。而与我一起上课的学长学姐已经了解这一部分的知识,但是我需要额外花时间去学习。
- 以及在最后的小组项目中,需要用到一些此课程以外的知识,比如数据结构与算法,图论数论等,同时也要注意把课程中的知识结合到项目中。
可以说大一第一学期的一半时间都花在了这一门课上。最后拿到了A-的成绩,这说明我还有很多不足以及可提升的地方。
吸取经验,我又做出了一些决定。
- 加强在课程之前进行的预习,并且阅读相关的书籍或资料;
- 在课后及时进行回顾和总结,汇集成自己的笔记 (我使用的是Markdown)。重点解决在课中未能理解的内容,通过书籍或视频来加深理解。
- 上课认真听讲,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与测试,回顾做错的题等等就不再强调了。
当然还有其他各种大大小小的挑战。但是,我很高兴我能遇到这一些挑战,能够从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学到很多,并不断优化,形成正向的反馈流。
当然,在遇到挑战的同时,也有很多宝贵的机遇。
2. Opportunities
2. 机遇
2.1 Environments
2.1 环境
校园
与副学士相比,理大本科校园的环境以及相应的设施就好了不止一个等级。更大的校园,更大更多的教室、实验室,更多的自习与讨论的区域,功能丰富的图书馆,多种多样的体育设施等等。最重要的是有不少的学生食堂和餐厅,我认为食堂很重要,可以减少在外寻找餐厅的时间,也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食物。
与内地的大学相比,其实理大的校园并不大。但是我觉得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,这也能够减少在教学楼之间行走的时间。再加上一条有棚的长廊,能为同学遮风挡雨。配上经典的红砖建筑,给人一种小而美、精致的感觉。
同学
来到新的环境,开启真正的本科生活,认识了很多有不同文化背景,来自各个同专业的同学。大家共同努力,相互帮助,一起竞争。同时也让我再次明白了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的含义,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同学,也发现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与不足。
疫情
大一的第一个学期,香港的疫情得到了控制,本地0增长持续了好几个月。因此理大也恢复了双轨制上课,也就是网课和面授课可以自己选择。我也选择回到校园与老师同学面对面的交流,能够在线下与同学讨论问题、研究项目,能够在学校自习、运动,也能与同学朋友一起去爬山、聚会,感觉生活又回归了正常。
(但这没能延续到第二个学期,最严重的第五波疫情让我们又重新回到了网课 :|)
2.2 Extra-Curriculum
2.2 课外
在副学士期间,因为疫情和较少时间的关系,并没有很多机会参加课外活动或者比赛,这对于自己的软实力提升和经历的丰富并不利。
但是到了理大的本科期间,有很多机会去参加活动和比赛,也能够挑战自我。
- 去年12月,参加了我们部门组织的新生Python编程比赛 (The Freshman Python Programming Contest 2021/2022),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比赛,最后拿了第六名。这让我认清了自己的能力与不足,也发现了与他人的差距。
- 今年我报名参加了学校的全球学生大使 (Global Student Ambassador),可以参加一些工作坊、做学校活动的志愿者和学生代表。
- 今年暑假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黑客马拉松、MIT研究实习、社会服务学习等活动(详情请见-「2022暑期回顾」)
Outro
尾巴
在香港读书的第三年是很有意义的一年。新的环境中有很多前所未见的挑战,在客服困难的过程中吸取了很多教训,收获了很多经验。当然也有很多新的机会,能够锻炼自己,走出舒适圈,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,并不断取长补短,形成正向的反馈流。
理大第二年的新学期开启了我在香港的第四年,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肯定会有更多挑战与机遇,愿自己能够更好的面对。
最后,愿你我求知若饥 虚心若愚 无限进步。
References
引用
1. Campus Map -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↩
2. PolyU Main Entrance Unveiling Ceremony marks a key milestone in the University’s history Embarking on a new journey to education, research and knowledge transfer excellence -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↩
原创文章,转载请标明出处
Made by Mike_Zhang